欢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目录:
云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工作体系方案
云南师范大学关于调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我校召开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
我校召开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部署会
我校召开创新创业学院2019年工作研讨会
2020-2021学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
云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教育协同工作体系方案
一、指导思想
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发展众创空间,推进大众创新创业的指导意见》(国办发﹝2015﹞9号)、《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国办发﹝2015﹞36号)、《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实施意见》(云政发﹝2015﹞53号)等文件精神,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坚持创新引领创业、创业带动就业,积极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二、基本原则
坚持育人为本,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面向全体、结合专业、强化实践,促进学生综合素质全面发展。
坚持问题导向,补齐人才培养短板。解决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突出问题,将协同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丰富课程、强化师资、改进帮扶,推进教学、科研、竞赛、实践紧密结合,增强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坚持协同合作,汇聚人才培养合力。完善创新创业教育组织机构和制度,统一领导、齐抓共管、协同合作,形成全校关心支持创新创业教育和学生创新创业的良好氛围。
三、改革思路
通过学院和部门联动、校企协同,系统实施创新创业课程教学、实践训练、项目培育、成果转化等工作,注重学生创新创业精神、意识和能力的培养,完善以提高大学生的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交流能力和适应社会能力为目的的人才培养方案,培养集实践型、应用型和创新型能力于一体的综合型人才。
四、主要任务
(一)构建“双创”教育二个模块内容的协同工作体系
创新创业教育是一个有机的课程体系,本方案中的课程体系涵盖:创业教育课程两个学分、创业教育两类课程和创业教育两级课程体系。两个学分主要指创业课程的2学分,设置为“1+1”,即理论1个学分,实践1个学分;两类课程指的是: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两级课程体系指的是构建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校院两级管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课程开设的目标:积极推动和激发我校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热情,引导和培养大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素质,充分展示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能力,大力促进大学生创新创业的梦想,为创新人才培养,创新创业教育做出高校应尽的努力。
1.显性课程的设置
显性课程包含创业基础知识、创业意识、创业能力、创业心理品质四个模块。后期专业性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分为创业设计、创业管理、创业营销、创业评估、创业心理五个模块。
课程设计主要围绕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要点三个要素展开,配合课后作业(客观题)、团队任务以及体验式练习等,让学生加强对所学内容的掌握。
(1)构建符合我校办学特色的校院两级管理的创业教育课程体系
第一级:落实学校2016版人才培养方案的修订意见,在学校层面开设《创新创业教学与实践》课程,并将其列为校级公共必修课科目。设置课程共有32课时,学分设置为“1+1”,既有实践性的课堂又有线下的理论知识学习(1个学分)以及相关实践应用等(1个学分),采用线上、线下、课上、课下结合的模式进行。帮助学生塑造创新创业意识,更好的掌握相关技能。
理论课学分获得途径(线上课程、线下课程相结合):
①学生参与教师的课程教学;
②学生参与网络课程教学;
③指定的创业相关讲座;
④其他由学校另行规定的途径。
实践课学分获得途径(多项活动构成):
①学生入驻或参与创业园、兴滇孵化器、教育众创空间等校内、校外创业空间(时间为三周及三周以上,需提供证明);
②获得各级各类创业相关培训证书、创客训练营证书等;
③参加校内外组织的各级各类创业相关比赛(提供证明或获奖证书复印件)等;
④其他由学校另行规定的途径。
创业教育的工作必须要扎根于社会实践。学校层面要建立与多种形式的校外创业基地、产业园等的联系,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实习工作开展创业实践(可以结合学校教务处的实习实践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可以与资产经营公司合作开展),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形成一个政府、高校、社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共享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第二级:在大学本科四年(以二、三年级为主),或者研究生三年(以一、二年级为主)内,要求各学院依托于各自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针对各专业必须开设与创业教育相关的至少两门院级专业选修课,其核心内容为:如何与自身专业特色结合进行创业实践及探索,具体人才培养方案的内容由各学院提出并上报教务处审核批准后实施。
第一级的组织实施单位以就业处为主;第二级的组织实施单位以各学院为主。
(2)开展“创客训练营”系列活动
“创客训练营”系列活动包括创业培训、专题讲座、营销实训、创业政策宣讲、创客沙龙、路演等。校外依托政府及社会资源,开展政策宣讲,邀请成功人士、杰出校友分享创业心得;校内依托就业处学生创业园区、求道论坛,创业英雄论坛(团委与就业处合办)等,依托校团委团学积分及社团活动平台,依托各学院的实验教学中心和实验室,多方联动,做好做实“创客训练营”系列活动。
遴选有强烈创业欲望的学生参加,全程免费,培训合格,颁发相应证书,每期60—100人。
(3)开展基于学院为主的创业教育活动或讲座
学院基于专业特色,通过在课外开展创业活动交流、实地考察、园区参观、企业家论坛等环节,拓宽学生学习范围和视野,使讲座或者活动更具启发性和实践性。定期举办对话交流论坛,请创业成功人士直接与学生进行面对面的对话,解答学生在课堂学习中和实际创业中的疑难问题。这一块工作可以与学校的团委积分(校级和院级)挂钩管理,每学年至少组织2次,并列入学校对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考核指标体系。
(4)与创业相关的科研和专业竞赛活动
鼓励我校大学生参加各级各类与创业相关的专业竞赛和科研活动,如“挑战杯”大学生课外科技作品竞赛、创业计划竞赛、大学生创新创业计划训练项目、“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创青春”大学生创业大赛及省里组织的各项创新创业大赛等,这对增强学生的创新意识,锻炼和提高观察力、思维力、想象力和动手操作能力都是十分有益的。
2.隐性课程的设置
隐性课程主要指环境课程。学生创新创业协会、创客空间、学校创业政策指导、各项创新创业活动的开展等都属于环境课程,环境课程主要强调的是学会应用外部的资源、环境、政策、形式以及可能对创业项目的孵化产生影响的其他因素,提高自身的创业意识和创业能力。
就业处加强与各学院的沟通及交流,定期收集学生的创业计划项目,以项目申报、专家评审的方式进行选拔、培育,依托学校现有的信息类创业园、兴滇孵化器、教育众创空间、商铺等,形成一个大学生创业的榜样带头机制,营造一种积极创业、开拓思维、不断创新的环境。
加强学校的场地利用,采用就业处与学院共建的模式,建立新的大学生分类创业园,逐步形成信息类、理工类、能源环境类、艺术类、互联网+教育类等特色鲜明、覆盖面广的新型创业园。
在学校的支持下,逐步开展试点,试点单位主要是以应用学科为主的部分学院,结合专业特色,成立学院层面的创业空间(或创客训练营、创业工作室、创业实验室等),辐射整个学校,营造良好的创新创业氛围。
(二)构建“双创”教育六个载体的协同工作体系
载体建设是建设以优质资源为依托,集“教、学、练”为一体的创新创业教学平台。其主要作用是健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充实创新创业教学资源,丰富创新创业教学模式,补充创新创业教学手段,提高我校教师教学效率,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
1.师资队伍建设协同
学校应该建设一支数量足够、专兼结合、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符合高技能人才培养目标要求的“双师型”教师队伍,可以通过两个协同模式实现师资队伍的构建:一是对学院主管创业就业工作的副书记、辅导员或热爱就业创业工作的教师进行校内培训与校外培训协同;二是加强与校外企业家的联系,构建校内导师库,实现校内与校外导师协同进行教学的方式。
(1)师资队伍建设制度保障
创新创业学院要加强创业教育指导师资队伍建设,成立校级的创业指导师团队,颁发学校特聘的创业指导师证书。创业教育要与就业指导教育有机结合、与学生职业发展规划相结合,建立专业师资队伍,融入学校就业指导教育师资队伍中。各个学院至少要有一名教师或者辅导员专门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工作。
学校要加强对就业创业师资队伍的培养,加强对指导学生工作和成果的认定,人事处应该配套出台对创新创业成果奖励政策的文件,争取将创业就业师资队伍的职称体系单列,高度重视创业就业教育体系的规划建设。
学校定期或不定期对各个学院党委副书记、优秀辅导员或从事创业教育教学工作的优秀教师进行各级各类创业教育培训,制定长期的教师培训计划,不断提升创业教师队伍的专业素质。
(2)创业师资专业水平培训
学校的创业师资来源复杂,有校领导、辅导员、学工口的老师、各学院专业教师和校外“双师型”的创业导师等。从师资的基础上来看,有的老师接受过SYB或KAB的培训,有一定创业教育的基础,有的老师从来没有过任何创业教育方面的培训或者经验。通过整合多方优势资源,针对专职教师的系统化培训体系,针对不同类型、不同背景、不同学习基础的老师设计针对性的培训内容,以达到学校要求的具有创新式的教育方法。
2.教材开发建设协同
教材之间协同:不同教材有不同侧重,创新创业需要系统的教材建设;可以按照传统教材出版的模式进行,也可围绕我校的实际情况,开发体现我校特色的校本教材。
线上教材与线下教材协同:学校目前采用的线上教材主要有尔雅和智慧树中的创新创业课程,可以结合学校师资队伍的建设情况和讲授的内容选择教材。
教材与讲义协同:可以通过构建现代网络互动平台,整合创业教师的创业演示文本,构建动态性校本讲义。
3.教学资源建设协同
创新创业教育的成功需要创业教育资源与管理的完美匹配,资源是基础,资源管理是途径,两项缺一不可。教学资源协同涵盖:教学场地协同(不同部门掌握功能不同的教学场地)和课程资源协同(视频、教具、信息等)。
(1)教学场地资源
创新创业教育本身具有较强的实践性特征,需要加强教学场地资源的建设。教学场地不仅要能承担全校性创业基础教育理论课的教学,而且还要承担创业实践实训能力的培养和提高的任务。创新创业教育的场地包括校内、校外两个方面。在校内,除了基本的多媒体教室外,要积极挖掘和利用校内各学科专业实训平台的创业实践功能,同时加强专业实训平台的建设,如大学生模拟实训平台、大学生创业园、孵化器、众创空间、院级众创空间等;在校外,要积极争取社会和政府的支持,开拓校外创业实训平台资源,比如与企业设立的科技项目孵化园以及政府设立的中小企业园等合作,成立校外的大学生创业基地等。
(2)课程教学资源
视频教学在高校已经普遍取得认同和运用,移动学习课堂的广泛应用已经成为学生喜爱的一种形式。在创新创业的视频课程资源中,需要给学生传播的知识应该具备“创意主体”、“创业所处的时期”以及“存在的问题”等几个方面。课程内容分为:企业家讲堂、创业者说、创业问题门诊和创业路演。用创业实战案例讲解来突出知识、技能和素质拓展的目的。
通过情景模拟视频资源来学习创业中的经验和教训,感受创业氛围,通过案例来审视自己的困难,学习在路演时如何展示自己的计划以及人格魅力。还可以通过Flash等微视频学习到职场的真实情况,提升职场中的各种技能。
以教学需求为出发点,整合优质资源(视频、信息、应用工具等),使信息资源、视频资源、应用工具动态重组成教材、课件、教案讲义,并根据高校的特色将资源动态重组,提供不同模板的教学计划供教师参考,同时输出相应的课件和教材,服务于创新创业教学。
4.“双创”实践基地协同
为加强对创新创业课程教育中实践学分的支持,要加强对校内和校外实践基地的协同建设与发展,包括实践基地协同、校内实践基地与校外实践基地协同、实践基地内各部门协同(财务、行政、评估、投资等部门)、实践基地与孵化基地协同四个方面。
目前,我校已构建了分级分类型的创业基地,从分级的角度看,学校创业基地主要由三级构建:第一级,学院层面的创业实验室或创业体验中心,主要进行创业实践活动的开展和项目的培育。目前已建成的有能源类(能源环境与科学学院)、传媒类(传媒学院),正在筹建的有艺术类(美术学院),就业处还将报请学校同意进行反项目招标,建设人文社科类、电子类和经济类的创业实验室。第二级,学校层面的创业园,主要是对已经有一定创业基础的项目进行培育和初期孵化(免费)。目前已建成的有同析一号楼五楼的“信息类创业园”和西区三栋五间商铺,正在筹建与农垦集团的“咖啡场”校园众创主题空间(综合创业园)、与图书馆共建的电商体验中心;第三级,资场经营公司管理的“教育众创空间”和“兴滇孵化器”,主要是将成熟而且有一定市场运作能力的项目引入进行孵化(入驻需要承担一定的工位费和水电费)。
从校外基地看,学校层面要建立与多种形式的校外创业基地、产业园等的联系,以此为载体组织学生参加创业实践。一方面通过实习工作开展创业实践(可以结合学校教务处的实习实践工作开展)。另一方面,创业基地与社会建立广泛的外部联系网络(可以结合资产经营公司开展),包括各种孵化器和科技园、风险投资机构、创业培训机构、创业资质评定机构、小企业开发中心、创业者校友联合会、创业者协会等等,形成了一个政府、高校、社会良性互动式发展的创业教育生态系统,有效地开发、共享和整合社会各类创业资源。
5.四位一体平台协同
为了提高创新创业教育和项目管理的信息化水平,高效快捷的推进此项工作,方案中提出建设四位一体的信息化平台建设方案:
(1)课程资源及教务管理平台(建议牵头部门:教务处)
为配合创新创业教育课程能够更好地实施,需要配套完善的课程管理、学分管理(含学分置换)、课程资源、一体化自主学习系统,提高教学效率,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建议由学校教务处统筹全校资源,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的信息化平台。
(2)项目申报与项目管理平台(建议牵头部门:就业处)
为配合各级各类部门开展创新创业大赛,开发强大的信息管理系统。主要是为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整体服务,最大限度地减轻管理者工作量,完善评审制度,提高专家评审效率,增进项目评选透明度。整合全校各部门,搭建能够服务于各部门的工作业务的创新创业申报与管理的综合信息化平台。
(3)创新创业竞赛及管理平台(建议牵头部门:团委)
收录发布各种创新创业比赛资讯及创业政策信息,还可实现本校的创新创业信息、新闻和重要通知的上传和实时展示功能。创业信息实时更新,方便读者了解行业、企业、人物、融资、营销等相关信息,及时获取创业信息,从而提高自身和社会的融入感。
(4)科技孵化及项目培育平台(建议牵头部门:资产经营公司)
配套完善的科技孵化及项目培育信息管理系统,不断提升创新创业项目建设的质量和科技含量,推进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建设,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吸引科技企业、科技人才入园发展,强化园区建设空间和服务平台,促进我校创新创业工程体系的良性循环。
6.教学管理监督协同
该体系的建设涉及学校的四位校领导、九个部门,工作体量大,如何在教学管理协同、科研管理协同、行政管理协同、监督管理协同等方面形成一个有效的监督保障体系是方案执行的关键,建议学校召开专门的工作研讨会,加强制度建设,明确任务,按照方案的要求开展工作。
五、保障体系
(一)组织保障
构建“双创”教育五位一体的部门协同工作体系。成立“云南师范大学创新创业学院”(下称“创新创业学院”),创新创业学院是非建制学院,建议与教育部设在我校的创业培训基地合署办公,是学校推进大学生创新创业工作的重要载体。具体组织结构如下:
1.学校层面的组织架构
院 长:校长(兼)
副院长:主管教学、科研、就业创业工作的副校长(兼)
下设:创新创业工作常席办公室设在就业处,办公室主任由就业处处长兼任,增设办公室副主任一名,下设科级工作人员一名。主要职责是负责校内各中心之间协同(横向)和院系之间协同(纵向);负责学校与政府之间协同、学校与社会之间协同(如科技园、孵化器等)、学校与学校之间协同。
创新创业学院下设五个中心:
(1)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中心主任:教务处处长 副主任:研究生部部长、就业处处长)。工作职责:创新创业教育人才培养方案的制订、审核;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课程结合研究;创新创业课程资源及教学教务管理平台的建设;创新创业相关学分的置换及管理。
(2)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心(中心主任:就业处处长 副主任: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部部长、人事处处长、对外合作办公室主任、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工作职责:创新创业类社团的建设与管理;《创业基础》课程教研室及教学组织;创新创业实践基地和指导教师团队的建设;创业带动就业工作的实施;大学生创业园的建设与服务;大学生创业项目申报与创业管理平台的建设。
(3)创新创业竞赛指导中心(中心主任:团委书记 副主任:教务处处长、研究生部部长、学生处处长、就业处处长、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工作职责: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活动)和训练计划的组织与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奖励及竞赛组织、竞赛培训等基金管理;创新创业竞赛及管理平台的建设。
(4)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中心主任:科研处处长 副主任: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就业处处长)。工作职责:与专业相结合的创业项目培育;教师科研创新成果转化的组织与实施;学生创新创业相关发明专利培育与申请。
(5)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中心主任:资产经营公司总经理 副主任:就业处处长)。工作职责:众创空间和兴滇孵化器的建设与管理;科技孵化器等平台建设与管理。
2.学院层面的组织架构
学院党政班子要高度重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成立学院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活动领导小组,成立学院层面的“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实验室”,由党政、团总支、学院团委、各专业系主任及部分教师组成,同时可聘请创业成功的校友、企业管理者、有关专家作为院级的创新创业导师,为学生的创新创业实践活动提供强有力的支持。
(二)经费保障
为积极推进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各中心根据工作需要提前预算,由常席办公室与学校计划财务处协商,报请院长设专项工作经费,统一开展相关工作。
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是高等学校教育改革的必然需求,是落实“大众创业、万众创新”国家战略的必然要求,是促进大学生全面发展,促进大学生就业的必然途径。学校各学院、各部门要深入理解创新创业教育的深刻内涵,明确创新创业教育的基本目标和要求,切实落实创新创业教育的各项措施,协同合作,为提高我校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竞争力而共同努力。
云南师范大学关于调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的通知
各学院、各部门:
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做好新形势下就业创业工作的意见》(国发〔2015〕23号)、教育部《关于做好2015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教学〔2014〕15号)、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教办〔2010〕3号)及云南省教育厅《2015年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书》的要求,实施好毕业生就业创业“一把手”工程,经学校第七十次校长办公会审议并报学校党委同意,决定调整我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领导小组”成员。现将调整情况公布如下:
组 长:校党委书记 校长
副组长:分管学生工作的党委副书记
分管就业工作的副校长
分管研究生工作的副校长
分管教学工作的副校长
成 员:党委办公室主任
校长办公室主任
组织部部长
宣传部部长
校团委书记
人事处处长
教务处处长
科研处处长
研究生工作部部长
学生工作处处长
招生与就业中心招生处处长
招生与就业中心就业处处长
计划财务处处长
保卫处处长
对外合作办公室主任
资产管理处处长
后勤保障处处长
资产经营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
云南师范大学
2015年5月11日
我校召开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
为贯彻落实2019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进一步推进落实学校2019年就业创业各项工作,努力实现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创业。5月28日上午,“云南师范大学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在呈贡主校区汇学楼2幢101报告厅召开。
在家的全体校领导,机关各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各学院党委书记、院长、分管教学、科研和就业工作的负责人、辅导员和班主任,就业处全体人员,省级优秀毕业生的部分代表共500余人参加会议。会议由刘宗立副校长主持。
就业处李红处长作了“加强服务,精准施策,认真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主题报告,对学校2018年就业创业工作基本情况和改革举措以及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形势和推进举措进行了汇报。教育科学与管理学院党委副书记刘虹、历史与行政学院党委副书记朱欢勋、体育学院党委副书记戴建友分别就各自学院的就业创业工作进行了交流发言。
李宏副书记宣读了《云南师范大学关于2018年度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责任考核的奖励决定》。参会的校领导上台为获奖学院代表颁奖并合影。
校党委书记饶卫、校长蒋永文代表学校党委、行政与文学院、经济与管理学院的党委书记和院长签订了2019年就业创业目标责任书。
在今年全国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上作为唯一的高校毕业生代表发言的来自我校2010届外语学院优秀毕业生、云南迪庆沃夫豪猪生态有限公司董事长何永群校友作了题为“坚定追逐梦想,让青春在创业奋斗中绽放光彩”的经验分享。
蒋永文校长在会上传达了全国、全省就业创业工作暨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并作了题为《认清形势 狠抓落实 全力以赴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总结讲话。
蒋校长指出,就业是最大的民生工程,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事关学校生存发展、事关毕业生切身利益。就业是人才培养的晴雨表,要深刻领会全国、全省就业创业电视电话会议精神,准确把握会议提出的工作要求,对标对本抓好工作落实,确保高标准完成今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目标。他从准确研判就业形势,不断拓宽就业领域;深化双创教育改革,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不断强化服务保障,提升指导服务水平三个方面对我校的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蒋校长强调,毕业生就业创业不仅关乎个人发展和价值实现,也关乎家庭幸福和社会发展稳定,要深刻认识并做好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牢固树立危机意识和竞争意识,以高度的责任感和使命感,下定“非常决心”,采取“非常举措”,同心协力、勇于进取、主动作为、克服困难,充分发挥教师教育特色优势,推动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就业创业。
发布:梁宇 阅读:308 发布时间:2019-05-30 16:54:34
我校召开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部署会
为深入学习贯彻全国教育大会精神,进一步做好2018届毕业生年终就业工作和2019届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12月5日上午,我校在呈贡主校区行政楼第一会议室召开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部署会。副校长刘宗立,各学院分管研究生、本科室就业创业工作的院领导、辅导员,相关职能部门负责人50余人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刘宗立副校长主持。
会上刘宗立副校长首先传达了2019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精神及教育部党组成员、副部长林蕙青的重要讲话,其次传达了中共云南省委高校工委书记,省教育厅党组书记、厅长周荣在云南省2019年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会议上的讲话。刘副校长重点传达了就业创业工作的新形势新要求新任务,为高质量做好2019届毕业生就业工作指明了方向。
就业处李红处长对我校就业创业工作的推进情况和下一步工作思路作了汇报。李红处长围绕着校园精准服务、精准化就业指导、创业能力提升计划、创新创业课程的建设、信息化平台建设和数据统计工作情况五大板块工作进行汇报。2018年我校的就业创业工作均比去年同期有了提升和进步,创新性地开展了一些工作:如定期举办“名师讲坛”,邀请名师名校长为学生做讲座,收到学生的热烈欢迎;加强双创课程建设,依托智慧树建成我校首门创新创业线上共享课程《“玩”创未来》,目前共1804名校内学生使用,下学期将对外校开放。在充分肯定成绩的同时,李红处长强调我们也应该看到我校的就业创业工作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和面临着一定的挑战,实现高质量的充分就业还存在一定的改进和努力空间。结合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实际,就进一步做好2019年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了部署。
会议最后,刘宗立副校长结合学校实际,就落实教育部视频会精神,做好2019年就业创业工作提出了要求。一是强调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认真学习贯彻落实全国教育大会精神;二是把握时间节点,做好2018届毕业生的就业信息统计和服务工作,重点关注需要就业援助的学生群体,特别是要准确掌握建档立卡户毕业生情况,建立帮扶台账,做到分类帮扶、精准发力;三是实实在在踏踏实实地做好对学生的关爱和就业指导工作,努力实现我校毕业生更高质量和更充分就业。
(就业处供稿)
发布:李映松 阅读:7856 发布时间:2018-12-11 12:50:46
我校召开创新创业学院2019年工作研讨会
为进一步推进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高创新创业学院五个中心、九个部门的协同工作能力,推动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向纵深发展。1月9日,创新创业学院2019年工作研讨会在我校呈贡主校区行政楼341会议室召开。会议由我校校长、创新创业学院院长蒋永文主持,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刘宗立,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常务副院长武友德,副校长、创新创业学院副院长刘坚,创新创业学院五个中心成员部门主要负责人及创新创业学院相关人员参加会议。
创新创业学院常席办公室、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心、创新创业竞赛指导中心、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和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分别对2018年开展的工作、存在的问题及2019年工作计划做了汇报。创新创业学院常席办公室在创新创业课程和师资建设、教学改革等方面不断完善,下一步将继续推进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和师资队伍建设工作。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中心汇报了2018年我校创新创业课程开设、师资培训、学生科研训练、学生创业大赛指导培训等工作。创新创业教学实践中心在推动协同联动机制,拓展培训服务功能,建立协同育人平台,完善竞赛指导体系和搭建双创宣传平台方面成效显著。创新创业竞赛指导中心以赛带练,积极组织创青春、互联网+等各项创新创业类比赛,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创业成果转化中心发挥优势科研资源和成果在人才培养中的积极作用,推动科研设施与教学实践基地相结合。创新创业项目孵化中心从孵化平台建设情况、开展的创新创业活动以及科技成果转化等方面进行了汇报。
会上,各参会部门进行了交流发言。人事处、研究生部、学生处、对外合作办分别结合本部门工作开展实际对“双创”工作提出了见解和意见,表示全力支持创新创业学院的工作。
会议同时研究了我校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申报工作。就业处李红处长介绍“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申报背景,对我校2018年的申报工作做总结,同时对我校的创新创业工作进行分析,汇报了目前已经开展的工作,希望各部门能对2019年的申报材料提出修改意见和工作建议,参会各单位就申报工作进行讨论。
刘坚副校长对双创工作和本次工作研讨会给予肯定,他指出,创新创业工作要做好定位,加强师资队伍建设,建设优质课程,建立双创教育在学生成长成才培养成效的评估机制。
刘宗立副校长表示双创工作的心是教育,所有工作应该围绕双创教育来开展,创新创业学院应立足现实,把双创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充分利用各中心现有平台开展双创教育的各项活动,深化推进学校双创教育改革。刘副校长强调学校申报“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重在以评促进,通过申报梳理工作,找出短板,促进学校双创工作再上新的台阶。
武友德副校长认为,双创教育的目标应是播撒创新种子,培养学生的创业能力。武副校长针对学院的双创工作提出了建议,他指出,加强学院各中心、部门的协同联动,科研与教学应共同支撑学生创新创业,校团委应继续发挥竞赛导向作用并积极做好“互联网+”大赛,研究生培养方案要体现双创人才培养,入驻孵化器的校办企业应帮扶学生,双创师资需进一步优化,建议学校要加强对双创教师的激励,以调动教师的工作积极性。同时武副校长提出,要整合资源,联动申报 “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通过申报工作进一步促进我校的双创工作。
蒋永文校长针对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和申报工作做总结讲话。蒋校长充分肯定了创新创业学院各中心在2018年所取得的工作成效和努力,指出学校的双创工作得到进一步规范,组织保障健全,初步实现资源整合,形成了各司其职的五位一体双创工作体系。蒋校长向各中心提出三个要求,第一是要加强工作定位,培养教师和学生的创新能力,进一步实现双创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深度融合;第二要加强联动,每学期召开工作协调会,分析、总结和研判学校的创新创业工作,实现深层次联动;第三要加强务实,从现有条件和学生实际出发,扎实工作,共同努力推进我校双创教育工作展开。蒋永文校长指出,各部门要认真总结分析2018年的申报工作,要重新研究申报指标,重点弥补学校双创工作中存在的短板,多方位思考,全面审视,切实加强各项工作,积极推动学校就业创业工作提档升级。
(创新创业学院供稿)
发布:杨荣芳 阅读:7608 发布时间:2019-01-10 17:20:20
2020-2021学年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
12月1日,教育部、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在北京召开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部署2021届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教育部副部长翁铁慧、人力资源社会保障部副部长李忠出席会议并讲话。云南省教育厅、山东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浙江大学、华东交通大学、河南机电职业学院就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经验和做法作了交流发言。
我校分会场设在呈贡校区中国西南对外开放与边疆安全研究中心报告厅,校长蒋永文,党委副书记李宏,副校长牛治亮、蔡金红,相关部门负责人,各学院(部)书记、院长、副书记以及毕业班辅导员、班主任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各地教育部门、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门和高校积极应对疫情影响,强化责任担当,开拓就业渠道,强化就业服务,保持了毕业生就业局势总体稳定。2021届高校毕业生总规模预计909万人,同比增加35万,面临的就业形势严峻复杂。各地各高校要学深悟透党的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深刻认识做好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将立足新发展阶段、落实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贯穿融入高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做好谋篇布局、力量统筹、政策储备、风险应对等各项工作,千方百计促进2021届高校毕业生更加充分更高质量就业。
会议强调,各地教育部门各高校要落实好教育部做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的通知要求,实施好2021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促进行动。要多种方式开源拓岗,力促多元供给,拓展就业新空间,支持毕业生到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等领域就业创业,动员鼓励毕业生投身基层、参军入伍,扩大科研助理岗位招募和第二学士学位招生规模。要优化创新供需对接方式,力促提质增效,拓宽校园招聘主渠道,搭建就业创业供需对接平台,加强就业信息高效服务。要用心用情做好教育指导,力促服务升级,努力做到毕业教育动心、就业指导入心、就业服务暖心、就业跟踪贴心。要精细精准帮扶困难群体,力促落实见效,实施重点群体毕业生就业创业能力提升行动,继续实施全国高校与湖北高校“一帮一”行动,做好毕业生权益维护。要更好发挥就业反馈作用,力促质量提升,开展就业状况跟踪调查,推进就业综合评价,深化就业与招生、培养联动机制改革。要落实就业工作“一把手工程”,加强就业队伍建设,严格规范就业统计,统筹做好疫情防控工作,努力确保就业局势总体稳定。
会后紧接着召开了我校2020-2021学年上学期就业创业工作推进会,会议由牛治亮副校长主持,蒋永文校长作了讲话,从领会精神到落实部署方面提出了要求。他强调,2021届毕业生就业形势复杂严峻,就业工作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稳就业”“保就业”的任务非常艰巨,并从提高政治站位、明确思路目标、强化担当作为、创新工作方式、拓宽就业渠道、关注重点群体、提升服务水平等方面提出了建议。
学生就业状况是检验学校人才培养质量的标准,本次会议召开为全校上下坚定信念、凝心聚力、攻坚克难,将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抓实抓好奠定坚实基础。各学院各部门要充分调动各方优势资源,形成就业创业工作合力,在常态化疫情防控前提下扎实推进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确保就业工作目标顺利完成,就业工作大局总体稳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