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杭州职业技术学院是杭州市人民政府主办的全日制高职院校,是国家优秀骨干高职院校。学校占地67.67万平方米,全日制在校生9727人,教职工712人。学校下设九个二级学院,开设先进制造、纺织服装、电子信息、文化艺术等11个大类共34个专业,其中:中央财政重点建设专业4个,省级优势、特色专业12个;建有中央财政重点建设实训基地2个,国家级专业教学资源库3个(数量省内第一,全国前列)。
早在2007年,我校就与杭州开发区共建高职科技园,成立了由校长任组长的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领导小组,通过整合政行企校多方资源,深化推进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取得了显著成效。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成果先后荣获省教学成果一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作为案例写入全国高职人才培养质量年报,并先后两次被评为20个全国高职创新发展优秀案例之一;2015年作为全国高职唯一代表在教育部深化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视频会上作典型发言;2016年获评全国高职创新创业示范校50强,2018年荣膺浙江省示范性创业学院、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图1 创新创业教育 成果荣获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
一、践行三大理念,构建“3334”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
1.规划成长,兴趣为本。提出“创业带动学业,提升就业能力”的理念,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让学生学会基于自己性格、兴趣、爱好选择自己喜欢的职业或创业。
2.能力提升,创新为要。提出“创新创业能力是高职学生的核心能力”的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全体教师参与,以课程和教法改革为重点,将创新教育的理念、内容、方法等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3.创业发展,实战为上。提出“杭职院可能没有马云式人物,但必须要有培育马云式人物的平台”的理念,搭建多层次实践平台,让学生在“真刀真枪”实战中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学校坚持以三大理念为引领,将学生创新创业能力培养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探索构建了“3334”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
图2 “3334”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模式
二、整合三类资源,构筑政行企校跨界融合的创新创业生态系统
1.整合政府政策资源。2007年学校专门拿出三栋教学楼,与开发区共建高职科技园。但当时因为这三栋楼属教学用地,不能用于学生注册公司。开发区专门下文临时将用地性质变更为综合用地,在全国首开学生在校内真实注册公司创业之先河。教育部副部长林蕙青来校视察时给予充分肯定,认为“这在我国大学生创业教育改革进程中是具有重要意义的!”。近年来创业园已培育2家国家高新技术企业,17家杭州高新技术企业,7家在省股权中心挂牌,荣获国家级大学生科技创业见习基地、省级孵化器、杭州创业最佳平台等10多项殊荣,获得各类资助和补贴近600万元,并帮助50余家大创企业获得各类补助近400万元,为学生创新创业提供了坚实保障。
2.整合创业教育机构资源。学校与杭州大创办、沃土教育等开展战略合作,共同开发创新创业培训课程和指导创业实战,辅导创业学生申报各类资金和高新技术企业等项目。
3.整合校企合作资源。学校依托校企共同体办学优势,校企共建了1个省级协同创新中心、26个研发中心和12个名师工作室以及校中厂、厂中校生产性实训基地等科技创新平台,为师研生随、师导生创、师生共创提供了广袤的原野。
三、实施三百工程,培育“三师型”创新创业教育师资队伍
学校制订了创新创业导师培育计划和管理办法,大力实施“三百工程”(百名生涯导师、百名专业导师、百名创业导师)。
1.生涯导师明方向。聘请西子集团董事长王水福、绿盛集团董事长林东等80余名成功人士担任生涯规划导师。通过谈“双创”,讲述成功故事,激发学生创新创业热情,让学生成为有理想、信念和追求的人。
2.专业导师促创新。遴选组建了138名由专业骨干教师和企业能工巧匠组成的专业导师队伍,通过谈专业前沿、企业最新技术工艺和设备,参与专业创新课程课程开发,实施各类大赛项目指导、创新创业项目培育、科研带动等,促使学生找准创新目标、汇聚学习动力,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专业创新能力。
3.创业导师助孵化。培养和聘请了127名由校内创业讲师、大学生创业典型组成的创业导师团队,通过讲解创业政策和流程,让学生懂得如何办企业,如何解决创新创业中遇到的问题,如何整合资源形成竞争优势。目前已培育了10名国家创业指导(咨询)师,27名SYB培训师,6名模拟公司培训教师,22名校内创业讲师被聘为“杭州大学生创业导师”。
四、完善四阶段体系,促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学校以“专业创新和创业教育”为重点,建立健全了“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有效促进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的有机融合。
图3 四阶段渐进式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面向全体推进通识教育。重点是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新创业》必修课(2个学分),开发特色创新创业教材,拓展创新创业教育选修课程和在线共享课程。同时以课程思政改革为切入点,编印《创新创业教育融入课堂教学指南》,将创新创业教育理念融入思政课等公共课、专业课程教学,培育全体学生的创新思维和创业精神。
2.融入专业推进创新教育。以培养学生的专业创新能力为重点,重新修订人才培养方案,开发专业创新课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同时依托市政府投资3亿元建在校内的公共实训基地、协同创新中心等研发平台、名师工作室等校内外创新平台,实施学期项目课程、“2+1”创新实验班、班级特色创新项目等,培养学生基于不同专业、不同岗位需求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图4 基于“学期项目课程”的专业创新能力培养体系
3.围绕技能推进专门教育。重点由创业学院实施“2+1”创业人才培养试点,开展基于案例导向的SYB培训和模拟公司实训,增强学生创业知识和技能。目前已开展SYB培训209期5301人,开办了2期创业菁英班。
4.注重实战推进创业实践。对经过了专门培训,具有相对成熟的创业项目,并具备开展创业实践条件的学生,可申请入驻高职科技园进行创业实践,创业学院负责专业导师对接和创业导师个性化指导。目前创业园入驻创业企业累计167家,带动了1500余名学生创业就业。
五、颠覆性推进教学改革和制度创新,夯实创新创业教育保障体系
1.全国首创校企共同体办学模式。学校明确了“立足开发区、服务杭州市”的办学定位,主动适应杭州经济社会发展和产业转型升级要求,动态调整专业设置;确立了“重构课堂、联通岗位、双师共育、校企联动”的教改思路和“首岗适应、多岗迁移、可持续发展”的人才培养规格,深化课程改革和课堂教学创新;倡导“学校融入区域发展、专业融入产业发展、教师融入学校发展、学生融入专业发展”,确立了“校企合作、工学结合、文化育人”的办学理念,明晰了“学生体面就业,教师幸福生活”的办学指向,在全国首创了“校企共同体”高职教育特色办学模式,从源头上推进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改革。
2.每年设立100万元“护犊资金”。学生经评审立项的创业项目万一失败,所产生债务可用“护犊资金”偿还,不让创业学生背负债务走出校门。同时,不断加大经费扶持力度,近三年投入创新创业工作经费600余万元,同时联合开发区发起成立了初期规模1亿元的大创天使基金。如今羽翼渐丰的创业学子们拟筹建500万“水牛基金”(寓意初生牛犊已成长),反哺母校创业教育。
3.提供个性化教学管理服务。制定《在校生自主创业教学管理原则意见》《创新创业学分认定办法》,通过创新创业成果学分认定、课程免修、指定指导教师和更换学习时间、为一个学生制订一份人才培养方案等制度,为在校创业学生提供个性化培养,有效破解了“创业与学业矛盾”的难题。
六、创新创业教育成果丰硕,“杭职经验”辐射全国
通过开展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带动了学生学业,显著提升了学生创新创业先行力和就业竞争力。近三年我校学生在各类创新创业竞赛、技能大赛上获省级以上奖项300余项;学生毕业三年后自主创业率达13.33%,其中时装零售与管理等专业更是高达38%左右,涌现出了徐前、赵武、沈康强、汤涛等一大批高职学生自主创业典型。每年毕业生的初次就业率保持在98%以上,有创业实践经历的毕业生更是成了用人单位争抢的“香饽饽”。
图5 学生“挑战杯”获奖项目专利及全套技术被企业当场以20万元签约买走
中央电视台、中国教育报等40余家媒体多次对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进行了专门报道,学校多次应邀在全国会议上介绍创新创业教育经验。目前,已有800余所高校、7000多人次来校考察交流,学期项目课程改革、区校共建创业园、实施个性化教学管理服务、设立“护犊资金”等创新创业教育“杭职经验”已被全国众多高校借鉴与应用。
http://chesicc.moe.edu.cn/zxgw/cxcydxjy/201903/20190305/177051046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