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一、学校概况
云南大学滇池学院是由云南省唯一的“双一流”大学云南大学申办并经教育部批准的独立学院。自2001年创办以来,凭借云南大学先进的办学理念、雄厚的综合实力和学校灵活的办学机制,已经形成经、法、教育、文、理、工、管、艺术多学科协调发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的普通本科高等学校。学校现有11个分院、2个公共教学部,50个本科专业,全日制在校学生18500余人,分别来自全国27个省(市、区),是云南省人才培养质量一流的独立学院,全国独立学院协作会会长单位。建校十余年来,为社会培养了近40000名优秀毕业生。
二、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特色
(一)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特色鲜明
学校不断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积极探索创新创业教育模式和路径,着力深化以职业为导向的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实施“四个融入、三个合作、两条路径、一个目标”的创新创业教育“4321工程”,形成了将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的“一院一册”的人才培养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1.通过“四个融入”,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一是融入人才培养方案。构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一院一册”的人才培养方案,配套实施《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置换管理办法》,实现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与专业教育课程的学分互换,互换比例达到16%。
二是融入学科专业建设。以市场需求为导向,调整优化专业结构,专业对接行业,形成可持续发展的专业布局;以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为推手,促进专业转型;以课程集群为重点,强化专业内涵建设,提升教师教育教学能力;以学科建设为龙头,带动专业建设,最终形成特色鲜明、优势突出的专业集群,使创新创业教育更好地融入专业教育。
三是融入课程教学体系。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紧密结合,依托专业教育构建了通识教育类、专业实践类、实践技能类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
四是融入第二课堂建设。出台《学生第二课堂综合素质培养计划与学分置换办法》等文件,把第二课堂建设成为创新创业实践的重要阵地。形成党政团学全员参与、协同育人、实践育人的格局,学生参加校内外实践活动、文化活动、各类竞赛等可置换部分素质教育课学分。
2.推进“三个合作”,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实践平台
积极探索政府、企业、高校有机合作的新模式,搭建了集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创新创业实践为一体的多功能人才培养开放实践平台。
一是密切政校合作。与政府有关部门共建“滇池青年大学生创业园”、“云南省少数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研发中心”、“云南省大学生创新创业服务中心”、“昆明市创业创新学院”。
二是加强校企合作。与美国甲骨文公司、金蝶软件(中国)有限公司、中软国际、珠海世纪鼎利集团、大疆科技创新有限公司等合作,成立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理事会,共同培养应用型人才。
三是推进校所合作。充分依托云南大学、中国建筑工程研究院、中关村万众创新创业教育产业促进中心、全国高校创新创业投资服务联盟、省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会等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优质资源,为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和人才培养服务。
把政府的政策、信息优势,企业的市场优势与高校的人才优势有机结合;创新创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研究与创新创业实践有机结合;鼓励学生自主创业与引入企业帮扶学生创业有机结合,实现协同育人,创新了政校合作、校企合作、校所合作新机制。
3.形成“两条路径”,落实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活动
按照“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重在育人”的思路,形成了“产学结合-课堂推进-实训深化-创新创业”和“实践调研-项目培育-竞赛提升-创新创业”两条路径,有效的统筹和发挥了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中的作用。
实现一个目标: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
(二)创新创业项目亮点突显
“4321工程”实施以来,全校学生踊跃参与并受益,31000余人次通过创新创业教育与实践置换了专业课和素质教育学分;创新创业活动向低年级延伸,创新创业文化生态形成;上万人次参加各级创新创业竞赛,累计2500余项。在参加第四届“互联网+”大赛的528个项目中,50%以上是大一大二的学生项目,创新创业文化生态已经形成。形成了“罗小馒红糖馒头”、“彩云本草”、“采薇民绣”等典型案例。
1.“双创”拉动就业,传统项目获得金奖
2017年,作为就业型创业项目,我校“罗小馒——目前最火的罗三长红糖馒头”获得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金奖,同时获得“最佳带动就业奖”、“优秀指导教师奖”,创造了中国独立学院、全国民办高校和全省高校参赛以来的最好成绩,引发了众多媒体关注和社会评论,让社会对大学生创业有了全新的看法。
“罗小馒”作为一个成功的劳动密集型项目,学校免费提供了场地,配备创业导师,对接社会资源,引导罗三长用“互联网+”思维发展传统产业。罗三长边刻苦学习边创业,年年获得奖学金。
“罗小馒”红糖馒头面市两年来,已有136家连锁店,覆盖6个省(区)市,2016年营业额突破1.25亿元,为1312名员工创造了就业岗位,其中三分之一是下岗职工和贫困大学生。借助全国总决赛的舞台,罗三长还发起了《全国高校500+小馒人合伙加盟计划》,设立“罗小馒”基金,将“罗小馒”覆盖到更多省份,力争五年内产值突破十个亿,带动万人就业。
时任中组部副部长、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部长尹蔚民在听取罗三长的汇报后指出,“罗小馒”红糖馒头作为一个传统的创业项目,运用互联网的思维和模式,创业带动社会就业的效果非常显著,难能可贵。教育部高教司副司长范海林在总结第三届“互联网+”大赛时表示,“创新创业,创业也是很重要的一部分,好的创业项目带动就业甚至比很多高科技项目还要强。”
2.助力精准扶贫,当代大学生勇担社会责任
2015年,“彩云本草”项目负责人赵庆早带领一群90后大学生先后走访了全国贫困程度最深的乌蒙山区的会泽、罗平、富源等县,与农民同吃同住同劳动。目睹集革命老区、民族地区、高寒山区、贫困地区为一体的乌蒙山片区,干旱缺水、土地贫瘠,“七分种、三分收,包谷洋芋度春秋”,青年人大多外出务工,当地村民缺乏资金和技术,贫困发生率高达47%。同学们立志为改变家乡的贫困面貌贡献自己的青春和智慧。
学校协助赵庆早组建创业团队,支持他在创业园注册成立云南彩云本草食疗科技有限公司,为他对接政府、企业、科研院所以及校外创业导师。赵庆早运用拥有自主专利技术的集“保水、保肥、可降解”的绿色环保保水剂,尝试改善乌蒙山区土地贫瘠、干旱缺水的状况,带领乌蒙山区老百姓种植中药材,先后在滇东北的乌蒙山区推广滇黄精、白芍、旱半夏、白芨并获得成功。“彩云本草”项目既带动了贫困地区人民脱贫致富奔小康,又不对乌蒙山区脆弱的生态造成损害。
2015年8月,“彩云本草”项目在会泽县以土地流转、入股的方式组建了第一个农村种植合作社。至2017年7月,我们把经验推广到宣威、永胜成立3个合作社。中药材种植面积达940亩,年产值突破500万元,带动121户农户创就业,其中包括17户建档立卡贫困户,农户人均收入提高最高到1.2万元。带动9名年轻人返乡创业,解决了29名留守儿童和孤寡老人的生活问题,开创了一条“政府+高校+企业+农户”的中草药种植新路。
2018年5月,“彩云本草”项目再出发,与革命老区国家级贫困县禄劝彝族苗族自治县(禄劝县尚有196个自然村不通公路,贫困人口12万人)县委县政府签订乡村产业发展协议。在则黑、团街等七个乡镇为1031户建档立卡贫困户第一期投放五千余窝中华蜂。公司将养蜂利润的40%给农户,并教会农户养殖技术,等农户学会养蜂技术之后,再将蜜蜂赠给农户。预计总产值可达1.5亿元,农户增收6000元。在县委县政府的支持推动下,“彩云本草”项目规划在全县建立累计超过万亩的中药材种植示范区,将蜜蜂养殖和中药材种植相结合,覆盖上万农户。通过多样化经营,增强农户抗风险能力。
(三)创新创业教育成效显著
迄今为止,学校是全国唯一获得两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国家级金奖、被教育部授予“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的独立学院和民办高校。2017年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探索与实践”项目获得省第八届教学成果一等奖。
学校“彩云本草”团队作为云南唯一一个参加教育部首届“青年红色筑梦之旅”活动的团队,与延安市相关部门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以中药材种植技术助力革命老区群众脱贫致富。被教育部列为6个重点宣传项目之一,收到习近平总书记给全体活动团队的回信。在第一届、第三届中国“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期间,“采薇民绣”、“彩云本草”两个项目分别向时任国务院副总理刘延东做了重点汇报。随后,“彩云本草”团队收到云南省委书记陈豪的回信,陈豪书记在向全省高校师生代表宣讲党的十九大精神时,再次充分肯定了“彩云本草”团队,号召全省大学生向他们学习。
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云南省电视台《新闻联播》、教育部新闻办微言教育、《中国教育报》、《云南日报》等主流媒体报道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成果近百次。改革经验在全国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研讨会、中国民办教育发展大会、中国民办教育协会高专委年会、全省高校教学工作会、第二届全国青年红色筑梦之旅启动仪式等会议上进行交流。相关案例在广东、广西、陕西、河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等省份十余所高校中进行分享。
http://chesicc.moe.edu.cn/zxgw/cxcydxjy/201903/20190306/17708807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