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经验分享
精准定位 三级重构 探索地方本科高校 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新模式

一、学校概况

成都理工大学是由四川省人民政府、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土资源部、成都市政府共建的省属重点高校,是中国地球科学高层次人才培养与科学研究基地之一,2017年入选国家“双一流”世界一流学科建设高校。现有全日制在校本科生30031人,专科生1304人,博硕士研究生5486人。设有17个教学学院、1个沉积地质研究院、1个地质调查研究院、1所独立学院(成都理工大学工程技术学院)。近年来,学校结合自身实际精准定位,以提升就业创业质量为导向,专注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建设的研究和实践,取得了具有较高推广应用价值的成果和经验。

二、特色工作

(一)精准定位、三级重构,创建地方本科院校双创人才培育体系

学校结合自身实际,通过大调研、大讨论,明确了西部地方本科高校发展创新创业教育的定位,初步形成了以“精神培育”为基础,以“苗子选育”为路径,以“协同共育”为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三级培育体系。

图1:“完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办一流本科教育”主题教学工作会

一是明确自身发展定位。作为四川地方本科院校,存在本科生比重大,选择就业学生比例高等客观现实。学校动员校内师生广泛讨论,邀请校外专家集中论证,明确了西部地方本科院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发展定位。

二是调整人才培养理念。学校在深入研究国内外创新创业教育前沿理论的基础上,结合我校实际将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重心从培育独立创新创业者转向培养具有创新能力和企业家精神,能够实现高质量就业的岗位创新创业者,形成以岗位创新创业教育为基础,以独立创新创业教育为突破的教育理念。

三是创建三级培育体系。学校统筹规划,形成了以“精神培育”为基础,以“苗子选育”为路径,以“协同共育”为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三级培育体系。面向全体学生、融合专业教育,实施覆盖式、全过程岗位创新创业教育;针对创业苗子,整合多方资源,实施差异化、定制化独立的创新创业教育。


图2:创新创业人才三级培育体系

(二)问题导向、补齐短板,实施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三工程”

学校统筹资源,实施“五·三工程”,从课程、师资、平台、管理、评价全方位支撑创新创业人才培育体系的顺畅运行。

一是创建三个课程群落。引入与开发结合,线上与线下互补,形成了一个内容丰富的创新创业通识课程群;开发了一个包括社会科学创新能力提升、自然科学创新能力提升和自主创业综合能力提升课程在内的创新创业专项能力提升课程群;同时加快建设校内导师、朋辈导师、企业家导师参与的“1+1+1”定制化企业孵化课程群。

二是打造三级实践平台。一方面打破部门间、学院间资源壁垒,建设校院两级创新创业实践共享平台;另一方面,加强校校、校企、校地合作,与毕业生专业实习合作单位达成岗位创新创业能力联合培育协议,与兄弟高校、地方政府、产业园区等形成独立创新创业项目协同共育机制,共建实践育人平台。

三是培育三类师资力量。面向全体教师开展创新创业教育理念、教学、教法培训,建设全员化创新创业通识教育师资队伍;实施创新创业项目指导能力提升计划,择优创建校内创新创业实践导师队伍;面向社会聘请创新创业学术专家、企业家、科学家,持续打造创新创业兼职导师队伍。

四是强化三支管理队伍。学校成立的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配有专职管理队伍全面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推进工作;由分管校领导任组长,教务、学工、团委部门负责人为成员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工作领导小组,负责学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校院两级创新创业促进会学生组织,全面参与学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服务。

五是探索三元评价体系。通识教育、项目训练、培育孵化三个不同的创新创业教育阶段需要不同的评价方式,我们正在积极探索知识考察、项目答辩、企业诊断相结合的三元评价体系。

图3: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五·三工程”

(三)以训促赛、以赛促教,推行“1+3+N”赛训一体化实践培育模式

学校推出以“大创”训练计划为基础,以创新创业三大权威赛事为突破,以其他创新创业赛事为补充的“1+3+N”[1]赛训一体化人才培育模式,解决了由于多部门负责导致的“大创”训练计划和双创赛事相互脱节,各类创新创业赛事之间各自为阵的问题

一是将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经历当作学生获得创新创业必修课程学分的必要条件,动员所有本科生在大二阶段参与院级训练计划项目申报。学校每年在学院推荐项目中遴选160项左右推报国家级和省级创新创业训练计划立项,予以最高10万元/项、最低1万/项的资助,并按1:1配备校内导师。

二是将参加三大赛(“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作为项目训练结题的必要条件,并通过竞赛模拟实验室的强化训练达到赛训互促的效果。

三是由大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承办、协办或组织参与等形式组团参加各级各类创新创业赛事,分别制定教师和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竞赛奖励办法,全面激发师生参与创新创业实践热情。

图4:“1+3+N”创新创业实践培育模式

(四)立足校园,面向社会,打造“一心双环”创新创业生态文化圈

学校力求打造一个以成都理工大学的校友文化圈为中心,以学校所在辖区政府“环成都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为辐射,全面参与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环境建设的“一心双环”创新创业生态文化圈。

一是以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示范俱乐部为载体,以校友企业家资源为依托,通过讲座、论坛、资助等形式对实践创新创业的在校学生进行指导和帮扶,形成了创新创业传帮带的成理双创文化圈。

二是以“部、省、市、区”共建一流大学为契机,以服务地方社会经济发展为路径,联合成都市成华区政府共同推进“环成都理工大学知识经济圈”建设。

三是以国家创新驱动战略为引领,以培养符合时代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为己任,积极参与全社会创新创业生态圈建设。

图5: 创新创业“一心双环”生态文化圈

三、特色实效

(一)创新创业实效逐渐凸显

一是校友创新创业典型不断涌现。在成都理工大学的青年校友中涌现出了如中国知名互联网企业知乎网创始人周源,陌陌科技创始人唐岩,被誉为国内O2O创业典型的老枝花卤创始人高臻等企业家。

二是学生创新学术成果逐年增长。我校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立项数从2012年的30项增长到2018年的160项,累计培育学生创新创业项目538项,培育数量居四川省地方本科高校之首。2015年以来,学生搭借该项目支持共发表学术论文800余篇,申请专利170余项。

三是教师教育研究成果显著。截止2018年1月,学校共承担省级以上创新创业科研课题3项,共发表创新创业教育相关论文106篇,出版创新创业教材36部,《文科大学生科技创新教育》、《智能硬件创意设计与实践》、《大学生创业综合能力建设》3门课程获评省级创新创业教育示范课。

(二)创新创业工作成果丰硕

一是学生竞赛屡获佳绩。学校配备校内校外双导师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创新创业及学科竞赛。2015-2017年,我校学生共获得省(部)级以上奖项1300余项,其中包括国际奖项31项,国家级奖项227项,国家级金奖或一等奖95项,省部级奖项突破1000项,其中,我校创新创业基地培育项目获得“全国电脑鼠走迷宫总决赛”一等奖,我校创新创业俱乐部孵化项目“微控校园”获得全球青年企业家创业大赛中国赛区冠军。

二是师资队伍初具规模。2017年,我校推荐的5名教师入选教育部全国万名创新创业导师库,5名教师入选四川省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全校258名教师获得SYB师资证书,51名教师获得设计思考国际认证。

三是学校工作成绩突出。2017年,成都理工大学获批“全国第二批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我校“地方本科院校创新创业教育教学三级体系构建研究与实践”项目获得四川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我校省级教育综合改革试点项目——“四川省地方本科院校大学生创新创业培育体系建设”连续两年获得阶段性评估优秀。

[1] “1+3+N”:

“1”指国家级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3”指“挑战杯”、“创青春”、“互联网+”三项国内传统权威创新创业赛事;“N”泛指其他创新创业赛事。

http://chesicc.moe.edu.cn/zxgw/cxcydxjy/201903/20190306/1770880718.html

 

发布:梁宇 阅读:10464 发布时间:2019-05-20 17:52: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