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经验分享
坚定应用型高校发展道路 推进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

一、学校概况

重庆科技学院是一所以工为主,以石油与化工、冶金与材料、机械与电子、安全与环保为特色,理、工、经、管、法、文、艺多学科协调发展,行业优势突出、办学特色鲜明的高等学校。学校坚持面向石油行业、冶金行业和重庆地域、安全领域等“两业两域”办学,发扬“创业、创新、创优”的学校精神,紧扣“行业性、地方性、开放性、应用型”的办学定位,确立了要把学校办成一所特色鲜明、国内知名、走向国际的高水平特色科技大学的奋斗目标。

二、创新创业工作典型特色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起步较早,通过强化教育、建立制度、完善措施、营造氛围,持续深入推进创新创业教育。

(一)构建工作体制,全方位落实双创工作保障

1.构建立体融通的双创工作机制

一是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校长任组长,分管教学、科研和学生工作的校领导任副组长,有关职能部门负责人为成员。领导小组负责全校创新创业教育的整体规划、统筹协调、督导落实和工作考核,日常工作由常务副组长统筹负责。二是设立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副处级单位,挂靠学生工作部)在创新创业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领导下,协调各部门(学院)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三是各部门依据职能承担创新创业教育任务。由教务处负责创新创业教学,学生工作部(大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办公室)负责就业创业指导和创业实训,团委负责创新创业氛围营造,科研处(众创空间建设办公室)负责项目孵化和创业服务。

学校创新创业教育体系逻辑图

2.构建全程融通的双创教育体系

一是将创新创业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结合创新创业教育要求对原有人才培养方案进行修订,在所有本科生、研究生的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培养的目标要求,明确了学时、学分和教学计划安排。二是构建“3553”双创教育教学体系。“三面向”即面向全体学生、面向全体教师、面向育人全过程;“五结合”即理论与实践结合、科研与教学结合、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结合、课内与课外结合、校内与校外结合;“五途径”即课程课堂、项目训练、学科竞赛、基地实践、成果孵化;“三层次”即创意、创新、创业。三是建立“234”创新创业实践实训体系。根据实践教学的多样性和复杂性特点,采取计划性和自主性两种教学组织形式;按照学生认知规律设置验证(基础性)-综合(专业性)-设计(创新性)三个层次的实验(实践)训练项目;按照课程属性设置实验课程、综合性实践教学环节、创新教育计划、素质拓展训练等四大类型课程。四是坚持实施“万千百十”双创育人工程。通过覆盖全体学生的万人实践能力培养工程、数千人的学科竞赛工程、数百人的科研训练工程、数十人的拔尖创新研究培育工程,全面提高学生双创能力。

(二)整合社会资源,搭建创新创业教育平台

一是校企联合助力人才培养。联合重庆市安监局、中科院重庆绿色智能技术研究院和中兴通讯、中科曙光等行业企业合作举办专业,推进传统专业“转型升级”,实现企业用人需求与人才培养目标相结合。联合多家企业开办钱煦医学材料班、ACA会计班、中都物流经理班等10余个校企联合人才培养实验班,将企业优质资源与学校办学资源相融合,实行“学校+企业”双导师制培养人才。二是多方协作打造科研创新平台。学校与国家安监总局和重庆市安监局联合建立了重庆安全工程学院和国家级实践基地;与教育部高校发展规划中心、中兴通讯和学校共建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与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共建世界技能大赛重庆市集训基地。与重庆市科委、重庆三峰集团协同打造重庆垃圾焚烧发电研究院创新平台,成为重庆市择优资助的“2011协同创新中心”;与中石油、中石化、中海油三大石油公司联合打造产学研高水平创新实践平台;与重庆市科学技术协会、沙坪坝区人民政府共建“重庆市科协众创之家”。制定《科技成果配套资助办法(试行)》《促进科技成果转化管理办法(暂行)》等制度,探索建立了“技术+”的产学研合作模式,实现了人才、信息、技术等创新要素的深度融合,推动了校企协同创新。三是共建共享完善实践教学平台。与企业、政府共建共享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2个、虚拟仿真中心1个、工程实践教育中心4个,省部级工程实践教育中心2个和实验教学示范中心8个,校企合作共建省部级科研及协同创新平台19个,均面向学生开放,鼓励学生“进平台、进团队、进项目”,开展双创训练。四是校企交流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校企互派人员到对方去挂行政职务和技术职务,共同建立人才资源库,实现校企双方教师和技术人才库共建共享。近两年已有35家企业近百名专家与学校教师合作开设107门课程,选聘企业研究生导师185名,本科生毕业设计指导教师327名,企业创新创业导师79名。

校企联合举办实验班

(三)深耕“一专一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能力

一是优化双创教育设计,夯实“一专一赛”基础。以校内外大学生科技创新竞赛为依托,结合课程教学需要,实施学科特色鲜明、覆盖所有专业的“赛课计划”。各专业以学科竞赛、创新实践项目、科技成果等为主要载体,设置不低于2学分的创新实践环节,建立学生创新创业教育学分认定、积累和转换机制。学校建设实验室开放管理系统,推行实验室开放活动周,探索形成了“三二五”实验室开放机制,即推进涵盖课内、课外实验“两”个课堂;依托国家级、市级和校级“三”层次实验教学中心,开展多批次选课、分时段网络预约、学生自主创新、科研助理与实验助管、赛课计划等“五”种开放模式。同时,建设仿真实验室,推动双创教育现代化,为学生的创新训练研究项目提供了虚实结合的训练、实验平台,适应现代大学生成长的新特点和信息化时代双创教育教学的新规律。二是推行教学模式改革,强化“一专一赛”举措。开展以赛促课、以赛促设、以赛促学,各专业以“一专一赛”为基础,分解竞赛项目的知识、能力要求,并将其融入专业课程教学。以校企双导师指导为抓手,学校将毕业设计选题与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生产实际问题、现场技术案例紧密结合,实施毕业设计“真题真做”。将“一专一赛”相关课程竞赛评价指标引入课程考核,以操作过程、作品等作为考核对象,开展“非标答案”考核改革。

学生获世界技能大赛银牌

(四)优化体制机制,破解高校创新创业孵化难题

一是优化机制,打造高层次孵化平台。成立众创空间建设办公室,取消行政级别,坚持市场导向,利用市场化机制引入创业孵化平台,统筹师生双创成果孵化工作。引入中国十佳孵化器——苏州创客邦,为我校师生提供专业化、市场化运营的创新创业孵化服务,实现科教融合、产教融合。积极推动产学研结合,开展投资路演、创业项目推介、创业资金筹措、创业盟友寻找等活动,使更多社会资源向创新创业集聚。二是强化举措,提供高层次孵化指导。定期举办创客下午茶、创业门诊、CEO分享会、新媒体运营分享会、创业大讲堂等活动。引入OMO孵化模式,通过人工智能、大数据、移动互联等孵化手段开展线上购买、线下体验,将服务进行产品化。并与重庆科技金融服务中心共同出资1000万设立重庆科技学院创业种子基金,促进成果转化。此外,与北京大学重庆EMBA共建众创商学院,与重庆金甲天下实业有限公司、云海资本、深圳文交所、广东校友会分别签署了投融资服务、上市辅导、人才与平台对接服务合作协议,提供一体化的运营服务。三是注重转化,形成高层次孵化成果。2017年孵化项目累计获得投资1238万元,达力索缆科技有限公司和曙鑫仪分析有限公司两家企业在深圳文化四板产权交易所挂牌上市,两家科技型企业获得“双高”企业认定成果和重庆市科学技术成果认定。目前,孵化企业55家,其中学生项目41家。孵化项目覆盖石油、冶金、电子信息和安全环保等多个领域,创业学生100余人,辐射重庆市70余所高校和39个区县。多项孵化项目已在全国20余个城市落地生根,其中桥梁医生、科瑞光谱分析仪、共享充电宝等项目已在湖北、广东、浙江、海南、陕西等多个城市投入运营,年产值2000余万元。

学校孵化基地培育的企业在深圳文化四板挂牌上市

http://chesicc.moe.edu.cn/zxgw/cxcydxjy/201903/20190306/1770782316.html

 

发布:梁宇 阅读:10896 发布时间:2019-05-13 18:07: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