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经验分享
加强统筹 构建体系 着力实施 大力培养高素质创新创业人才

重庆邮电大学是国家布点设立并重点建设的几所邮电高校之一,是工业和信息化部与重庆市共建的一所特色鲜明、优势突出,在信息通信领域具有重要影响的高水平教学研究型大学,是国家“中西部高等教育振兴计划”支持高校、教育部“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实施高校、“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全国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示范高校”和“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学校高度重视创新创业工作,按照国务院和教育部文件精神以及地方政府和主管部门“双创”工作新要求,切实加强顶层设计,充分发挥ICT学科优势,面向ICT行业加快培养富有创新精神、具备创新能力、投身创新实践的高素质创新型人才,走出了一条极具特色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道路。

一、 深化改革, 打造“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

学校通过实施师资队伍、课程体系、实践教学平台、孵化体系、保障建设“五位一体”创新创业教育体系,有效提升了高素质工程人才的创新意识、创业精神和创业能力,形成“学生主体、教师主导、知识为基、能力为重”的育人新格局。

第一,建设具有创新创业能力的高素质师资队伍。学校明确了全体教师创新创业教育责任,同时把创新创业工作业绩作为职称评聘和年度绩效考核的内容,支持教师企业挂职、创业实践,着重提高教师从事创新创业教育的意识和能力,近三年,67名教师参加企业挂职,参加培训共计1750人次,5名教师入选全国优秀创新创业导师库。聘请70名校董事会董事、105名创业校友、行业专家、投资人等组建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参与学生创新创业实践指导,通过队伍建设,逐步形成了一支校内外结合,学术与实务结合,创新与创业结合的创新创业教育导师队伍。

第二,构建思政教育、专业教育、创新创业教育融通的课程体系。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强调将思想政治教育、创新创业教育和专业教育融为一体,结合“三下乡”活动,形成红色筑梦之旅系列活动;创新设立“AB学分体系”。A学分着重培养学生专业知识、技能和素养,B学分面向全体学生开设创业基础、心理健康、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和选修课,强化学生职业素养;探索创新创业人才的“雁阵培养模式”,将创新创业精英头雁与大众学生群雁组成雁阵团队,设立了1000余项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库和12学分创新创业活动学分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结合各级竞赛,在实践和竞赛中锻炼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

第三,搭建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学校以国家级众创空间“学生创新创业中心”、“教育部门—中兴通讯ICT产教融合创新基地”等国家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以及省部级实验教学中心为依托,构建起专业实验室、虚拟仿真实验室、创业实验室、“1+N”众创空间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平台,秉持“共建、共享、共用”之理念,面向全体学生开放,每年有4万人次到实践教学平台实训;大力实施“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本科生科研训练、研究生创新成果奖励计划、文峰创新创业和ICT产教融合等创新创业能力提升五项计划”,为跨界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提供支撑。

第四,建设成果孵化体系。依托学校董事会产学研合作平台,充分发挥创业校友联谊会、基金会功能,联合社会投资机构,国内外孵化器,建立创新成果孵化体系,创新提出“主动培育+平台+服务+资本”的创业服务模式,为学生的创新创业成果提供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的综合服务,解决场地、资金、研发、市场、运营管理、人力资源等各方面问题,指导学生从“创意-创新-产品-产业”创业孵化。截至目前,帮助4个创业团队实现创业融资3000余万元。

第五,健全政策资金保障体系。学校成立创新创业教育学院,连续出台创新创业教育相关政策,快速建立了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制度体系。将创新创业教育经费纳入年度预算,为开展创新创业教育工作提供经费保障。近三年学校累计投入1814余万元,用于资助创新创业竞赛训练活动,支持孵化基地建设和运营,奖励创新创业成果。同时,积极争取639万元政府部门投入,2700余万元企业捐赠项目及设备,首批获校友捐赠500万元设立“文峰创新创业基金”。

二、 实施四维融合,提升学生创新素质和创业能力

学校围绕“全面提升人才培养质量”核心,针对人才培养过程中面临“教育体系内涵不够丰富、实践训练资源不够充分、产教协同育人不够实效”三大问题,努力探索和实践“理论与实践、科研与教学、产业与教育、创新与就业”四维融合,切实将创新创业教育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形成了特色鲜明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模式。

第一,理论与实践相融合,增强双创意识。学校按照理论与实践有机融合的理念,精心制订了《2016版本科专业培养方案》。为有效实施培养方案,学校以“课程中心”建设为抓手,将培养方案中每门课程(含实践教学环节)的教学资料全部上线,实现教师教学设计可视化,突出教学大纲的论证、核准和监督,严格执行“以大纲写教案、以教案施教学”的过程管理,切实保障理论与实践教学的有效融通。与此配套,积极构建“两维度、三层次、多模块”的实践教学体系,实行实验室全开放,开展“创新创业训练营”品牌活动,综合性、设计性、探究性、创新性实验课程比例达90%,着力增强学生创新创业意识。

第二,科研与教学相融合,提升双创能力。依托学校在 ICT 领域已经形成的科研团队、平台、成果优势,采取有效手段将优秀科研成果固化为教学内容以提升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形成科研成果进教材、科研团队进课堂、科研课题进教学内容,科研资源转化为创新平台,工程项目转化为实训题目,创新项目与前沿技术同步的“三进、二转、一同步”的科研与教学创新融合模式。其中,自动化学院利用科研成果编制教材讲义10余部,利用科研成果研制了50余种实验设备,工程项目转化的实训题目超过100个,3个省部级创新团队教师承担有本科教学任务,所有国家、省部级科研平台全部承担创新创业教育工作。

第三,产业与教育相融合,提供双创支撑。2010年学校就组建了由国内外ICT龙头企业、国家级科研机构、学术组织、产业园区等64家董事单位组成的董事会产学研合作大平台。共建了惠普软件学院、微软IT学院、国际半导体学院和人工智能学院,建成了“教育部—中兴通讯 ICT 产教融合创新示范基地”“教育部—华为技术云计算创新人才中心”“Oracle大数据实验室”“Cisco网络学习中心”等产教协同育人平台,定期举办了“ICT企业大学校长论坛”“ICT特色学科专业建设论坛”“ICT创新驱动发展论坛”等董事会专题活动。有效畅通了社会资源和学校资源的双向对接渠道,形成了功能齐全、配套到位、服务专业、创新就业联动的双创生态系统。

第四,创新与创业就业相融合,提高双创质量。创新提出“主动培育+平台+服务+资本”创业服务模式,通过解决技术、资金、市场、运营管理等问题,着力开展创新创业项目孵化,实现创新知识有效转移和创新成果有效转化。近年来,《互联网电子数据保全服务平台》等77项创新成果得到转化,“互联网+智慧小镇”创业团队,立足学校信息学科优势,以云技术为支撑,打造了基于党建工作、电子政务、电商经济为一体的乡镇云服务平台,精准扶贫,推动奉节脐橙品牌价值从 10 亿提升至 26.25 亿。学生就业能力明显提升,就业率保持在96%以上,近32%毕业生进入世界500强企业工作。

学校的创新创业教育改革已初见成效,100%学生接受创新创业教育,80%学生接受过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各类创新创业竞赛参赛率50%,省部级以上获奖率近30%。学生创业意识得到强化、创新精神得到培养、创业能力得到极大提升,在近三届全国大学生互联网+创新创业大赛等各种创新创业竞赛中获奖等级和数量均位居重庆市高校前列,获得全国各类创新创业奖励676项,省部级奖励1038项,在2013—2017年全国普通高校学科竞赛评估中位列第49位。“五位一体”的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经验在42个国家和地区172所大学参加的 “一带一路”大学创新创业教育校长论坛主题发言中得到了与会同行的广泛好评,创新创业工作被中央电视台《经济半小时》栏目以及《中国教育报》、《科技日报》、人民网等主流媒体多次报道。

http://chesicc.moe.edu.cn/zxgw/cxcydxjy/201903/20190306/1770881055.html

 

发布:梁宇 阅读:10911 发布时间:2019-05-13 18:01: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