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进入云南师范大学创业服务平台 登录

经验分享
构建“531”教育体系 实施“115”提升工程 积极探索地方院校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新模式

肇庆学院是广东省和肇庆市共建的公办全日制综合性本科大学,在校学生近23000人,拥有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理学、工学、农学、管理学、艺术学等十大学科门类,设有66个本科专业。学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顶层设计,按照“做优师范专业,做强工科专业,打造特色专业,改造传统专业”的建设思路,立足肇庆、服务广东、面向全国,把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作为推进学校教育教学综合改革的突破口,构建 “强化五个结合、搭建三大平台、实施一个工程”的“531”创新创业教育体系,全面提升大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意识和创新创业能力,积极推动毕业生高质量创业就业,取得良好的育人效果。2012年,学校入选全国毕业生就业典型经验高校;2016年,获评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广东省创新创业教育示范学校,“肇梦空间—双创港”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2017年,“115”塔式创新创业教育提升工程项目获评广东省高校第五届学生事务管理精品项目;2018年入选全国创新创业典型经验高校。

一、强化五个结合,全面构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的运行机制

1.创新创业教育与推动学校转型发展相结合。学校全面推进应用型高校转型发展,将“素质高、能力强、善创新”作为高水平应用型人才的培养目标。教学过程对接职场实践环节和岗位标准,建立起“校内校外结合、课内课外互补、学科专业兼容、多方资源共享”的实践教学体系。理工科和术科专业设置不少于30%、人文社科专业不少于25%的实践教学学分和课时比例,实行各专业学生不少于一年的实习实训制度,培养基础知识扎实,实践能力突出,综合素质全面的应用型创新创业人才,学校获评广东省转型发展试点高校。

2.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地方产业发展需求相结合。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布局,依托大学科技园建成20000多平方米大学生创业园,园区分为高新科技企业孵化区、文化创意产业园、跨境电子商务园、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客方舟等五个版块,结合学生的创新创业项目引导入园开展实践活动,实现分类指导发展,形成聚集效应。美术学院胡荣奎老师带领学生创业团队成立金绣工作室,深挖地方文化资源,创作作品先后获得东盟博览会文化创意工艺美术金奖等多项国际奖项,连续两年评为广东双年展优秀作品。我校与肇庆市文广新局共同创作的全国首部廉政文化音乐剧《青天之端》目前在全国巡演,充分弘扬了地方历史文化,产生了良好的社会效益,为服务地方作出了积极探索。

广东省教育厅副巡视员邱克楠等领导在学校党委书记曾桓松的陪同下到大学生创业园指导工作

3.创新创业教育与学科专业竞赛相结合。制定《肇庆学院关于资源共建共享的实施意见》,所有实验室为学生提供教学实验、创新创业项目训练、学科竞赛服务。充分发挥竞赛引领作用,大力支持学生积极参加“互联网+”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创新创业训练计划、“挑战杯”及各类学科专业竞赛,通过竞赛建立创新创业项目库,推动创新创业大赛优秀项目向创办企业和申请专利转化。仅电子与信息工程学院李云鹤博士指导的学生创新创业团队2017年就获得国家专利81项,软件著作权84项。

4.创新创业教育与校友工作相结合。以“学生职业发展辅导月”等为平台,大力开展“企业精英进校园”活动。成立校友企业家联盟,聘请校友企业家担任创新创业导师,邀请校友企业家到校开展创新创业专题报告、讲座论坛等活动,为创新创业团队提供个性化咨询服务。校友企业家深圳法宝基金投资管理有限公司总裁吴学入选全国万名优秀创新创业导师人才库。校友企业家的现身说法及针对性强的“解惑”,激发了学生创新创业热情,丰富了学生创新创业知识,坚定了投身创新创业的信心和决心。

5.创新创业教育与开放办学相结合。加强与港澳台、境外高校的深度融合,加快创新创业教育国际化进程。学校与德国富克旺根艺术大学合作,以德方工业设计的专业标准开展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学生在各项工业设计大赛中获得佳绩。通过与香港民政事务局、广东省青年联合会等合作,实施粤港澳青年学生创新创业志愿服务合作计划,每年联合组织大学生在肇庆市开展支教助学和专题调研,在社会实践中萌发创意,激发爱国情怀。

二、搭建三大平台,建立创新创业人才协同培养机制

1.搭建政、产、学、研、用“五位一体”(GOIUR)协同创新平台。瞄准肇庆市主导产业需求,以机械与汽车学院、环境与化学工程学院、电子与电气工程学院、软件学院等二级学院为基础,搭建起以“政”为主导、以“产”为导向、以“学”为主体、以“研”为保证、以“用”为目的的协同育人综合体系,共建了智能联网汽车协同创新中心、环境分析测试中心等12个研究中心,以及协创汽车配件研究院等8个研究院,通过引入行业企业人才评价标准,实施卓越人才培养计划,建立起联合培养创新创业人才的一体化机制。近三年,学生创新创业项目获国家立项60多项,省级立项166项;获得国家级竞赛奖项近200项,省级竞赛奖项1566项。全校涌现了36个优秀师生科研团队,建立了214个服务地方的特色项目,取得了162项应用型科研成果,为地方产业转型发展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打下基础。

2.搭建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三位一体”(UGS)的教师教育协同育人平台。教师教育是肇庆学院的办学传统特色,也是创新创业教育与服务地方基础教育发展的突破口。学校全面深化教师教育改革,建设了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举办卓越教师“砚园班”,倾力打造“未来卓越教师”精英。与广宁县等四个县协同设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打造高校、地方政府、中小学之间协同育人的新平台,与中小学协同确定培养目标,协同制定培养方案,协同设计课程体系,协同建设实习实践基地,探索出一条培养优秀师范生与服务基础教育发展同步推进的有效途径。“肇庆地区乡村卓越教师协同育人平台”获评为省级平台,中小学教师发展中心获评为省级发展中心。


我校与广宁县建立教师教育改革创新试验区

3.搭建政校企合作创新创业互动实践平台。加强与肇庆市政府合作,吸引企业参与,着力构筑政府搭台、学校唱戏、企业获利、学生受益的“政府-大学-产业”( GUI)三螺旋互动共进模式的创新创业实践平台。由市政府主导建设的“肇梦空间—双创港”,民间资本建设的创客方舟,成为我校师生开展创意设计、创新实验、电子商务等的重要实践平台。肇梦空间——双创港先后被认定为“国家级众创空间” “国家级科技企业孵化器”。

三、实施“115”塔式提升工程,建立创新创业人才脱颖而出的选拔成长机制

1.面向全体学生普及创新创业教育,实现创新创业教育100%全覆盖。充分挖掘学科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把学科前沿的知识传授给学生,同时开设《创新创业基础》等3门必修课、《当代科技发展前沿》等35门核心通识课及公共选修课,按年级确定培养训练的重点内容。大学一年级以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教育为主,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精神。二年级以深化创新创业理论教育为主,提升学生对专业与创新创业知识理解与体验。三年级和四年级以创新创业实践为主,开展个性化的创新创业课程和实践训练,全面提升创新创业能力。

2. 结合专业成立100个创新创业精品工作室,遴选二年级以上有浓厚创新创业兴趣的学生骨干入驻,重点是加强创新创业实践环节训练。由学校组织专家评审,与学科专业紧密结合,具创新性或良好市场前景的科技类、文化创意类、信息技术类等项目方可入驻精品工作室。鼓励创新创业教育导师以投资人或合伙人身份参与学生项目的开发、孵化。适当遴选毕业十年内创业成功的校友与在校生合作创办公司驻园入室。目前,已有90个学生创新创业团队入驻大学生创业园。


学生创业团队“郁蓝风采”在进行项目研讨

3.通过创新创业品牌活动,遴选5%具有成熟创新创业项目的“种子选手”,培养创新创业“精英”。重点是对他们提供针对性更强的创新创业指导服务,提高创新创业成果的孵化成功率,培养创新创业示范人物。涌现了“感动南粤校园”广东大学生年度创业人物林雨财等一批毕业生创新创业典型,形成了“头雁效应”。


我校毕业生林雨财获评 “感动南粤校园”广东大学生年度人物

经过几年的探索实践,我校创新创业教育工作取得了积极成效,学生创新创业意识明显提升,就业创业能力显著增强。近年来,学生参加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的覆盖面超过80%,大学生创业园培育孵化初创企业150多个,毕业生初次就业率达95%以上,总体就业率达99%以上,通过创业实现就业的人数不断增多,较好地实现了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工作目标。

http://chesicc.moe.edu.cn/zxgw/cxcydxjy/201903/20190306/1770881066.html

 

发布:梁宇 阅读:12630 发布时间:2019-05-13 17:56:01